主辦單位: 麻城市融媒體中心
投稿郵箱: mczfw@163.com
清明祭祖,游子歸鄉(xiāng):一場跨越時空的家族團聚
蘇真林
今年清明,我回到了那個幾乎被時間遺忘的老垸子順河鎮(zhèn)蘇家灣。平日里空蕩寂寥的村道上,停滿了來自全國各地、掛著不同省份牌照的車子。三百多年的祖墳重修竣工,這個看似簡單的理由,卻像一塊磁石,將散落在五湖四海的游子們一一吸回。在這里,我要特別感謝族中長輩和此次活動的組織者們,正是你們數(shù)月來的奔走聯(lián)絡、精心籌備,才讓我們得以見證這場跨越時空的家族盛會。
站在那棵見證了幾代人成長的老樸樹下,斑駁的樹影灑在一張張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上,心中涌起無限感慨。垸里人同宗同姓,族譜記載,大家都是一脈相承的血親。然而,城市化的大潮早已將我們沖刷得七零八落——有人定居北上廣深,有人遠赴海外,有人扎根二線城市,真正留在故鄉(xiāng)的,只剩下寥寥幾位老人,像最后的守墓人般守護著這片土地。這次重修祖墳,全族上下齊心協(xié)力,既有德高望重的長輩運籌帷幄,也有年輕一輩積極響應、出錢出力。而我卻禁不住想:下一次這樣的家族大集結(jié),會是什么時候?我們的下一代,還會記得這條回鄉(xiāng)的路嗎?
記憶中的祖墳是一個荒草叢生的土丘,如今通過全族努力,祖墳青石鋪地、松柏環(huán)繞,煥然一新。這不僅是物質(zhì)的修繕,更是一次集體記憶的喚醒??粗L輩們布滿老繭的手顫抖著撫過新立的石碑,渾濁的眼中閃爍著淚光,我忽然明白:在這個高鐵三小時就能穿越半個中國的時代,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這樣的儀式來銘記來處、傳承家風。
祭祖大典上,主持人用純正的方言誦讀著祭文,抑揚頓挫的聲調(diào)回蕩在夾著泥土芬芳的風中,每個人都站得筆直,神情莊重。然而,我注意到有些后輩面露茫然——他們已聽不懂這承載著家族記憶的鄉(xiāng)音。更令人唏噓的是,些許孩子站在一起,卻彼此陌生如路人。城市化給了我們更廣闊的天地,卻也像一把無形的剪刀,悄悄剪斷著我們與故土相連的臍帶。
中午飯桌上的重逢格外珍貴。與多年未見的伙伴們圍坐,歲月在我們的眼角刻下了皺紋,卻磨不滅血脈里流淌的親近。我們聊起兒時在河邊放牛、釣魚的往事,笑聲中帶著幾分感傷??僧斣掝}轉(zhuǎn)向現(xiàn)在的生活,大家談論的卻是北京的房貸、上海的學區(qū)房、深圳的996......這些數(shù)字背后,是我們這一代人在城市打拼的集體焦慮。城市化給了我們更好的生活,卻也讓我們離鄉(xiāng)土越來越遠??粗⒆觽冸m然初次見面卻很快玩成一片,我既欣慰又擔憂——他們這一代,還會理解“家族”這兩個字的分量嗎?
臨別時,有人提議組建家族理事會,有人倡議每年舉辦集體祭祖,這些建議得到了熱烈響應。但我知道,真正執(zhí)行起來并不容易——大家天南地北,工作繁忙,下一次能聚齊這么多人,恐怕要等到下一個“大事”發(fā)生。城市化讓我們的物理距離越來越遠,但或許,我們可以用這個時代的方式維系這份情感:在微信群里分享老照片,通過視頻通話“云祭祖”,把爺爺奶奶講過的故事做成電子家書......讓散落各地的家人知道,我們的根始終相連。
暮色中,離鄉(xiāng)的車一輛輛開走,垸子又將恢復平日的寧靜。但這次清明聚會,卻在每個人心中埋下傳承的種子。城市化不可逆轉(zhuǎn),我們無法要求下一代像我們一樣眷戀故土,但至少,我們可以告訴他們:在地圖上某個不知名的地方,有一塊青石碑上刻著你們祖先的名字;在那片你們從未去過的田野里,埋藏著我們共同的故事。
也許很多年后,當我們的孩子站在城市高樓的落地窗前,看著腳下車流,突然想起這個清明,想起那條新修的水泥路,他們會明白——城市化可以改變村莊的面貌,但永遠帶不走血脈里的根。而我們這一代人,或許就是最后一批能指著那片土地說“這是我的家鄉(xiāng)”的人了。